流行文化产品,映照大众生活的一面镜子

在一家观影人数寥寥无几的影厅内,我正准备迎接《云淡风轻的小卖铺》带来的煎熬体验,然而,周围零星传来的啜泣声却让我。此时,电影中那个在大城市中苦苦挣扎、业绩平平的保险推销员李四,正开始展示他那略显单调的生活,而我则需硬着头皮坐完这部长达130分钟的影片,这长度仿佛是对观众耐心的极限挑战。

流行文化产品,映照大众生活的一面镜子

那抽泣声并非孤例。当兼原著作者赵明辉精心策划的泪点到来——李四的外祖母罹患重疾,最终离开人世——周围的抽泣声更加剧烈,更不用说李四还得面对青梅竹马、现女友林雪的未知命运。

这场景不禁让我回想起2017年末那部现象级催泪弹《曾经的我们》,尽管其制作水平堪比电视连续剧,缺乏电影应有的艺术感,但它所收获的真实眼泪依旧让人疑惑。为何这类电影总能触动人心?为何在《夜航者》口碑惨败后,赵明辉仍能获得拍摄下一部作品的机会?为何他和类似风格的作家能在过去十年中成为畅销榜常客?一连串疑问在我心中盘旋,但先让我们聚焦于这部电影本身。
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文艺片虽多聚焦于日常生活的描绘与情感刻画,但本质上仍属于商业类型片范畴,并非天生的艺术作品。所谓艺术片,有的侧重于探讨深刻复杂的哲学议题,追求影像的独特美感与诗意;有的则因导演的卓越视觉与叙事技巧,赋予商业作品艺术的光辉——例如片大师希区柯克对法国新浪潮的影响,马在黑帮片中的人伦探讨,以及大师的独到视角。赵明辉的作品显然定位为商业文艺片,试图效仿王家卫,却力有未逮。

《云淡风轻的小卖铺》在影像表现上乏善可陈,这一点与《曾经的我们》如出一辙。赵明辉之前执导的《繁星点点》,风格更接近《繁花似锦》:有王家卫的监制加持,显然深度参与了影片创作,但以酒吧为舞台,主人公陈晨化身都市情感引路人的情节设定,应出自赵明辉之手。不过,这一设定的成功案例,莫过于王家卫的《蓝莓之夜》以及日本治愈系小说及影视剧《深夜食堂》系列。

《繁星点点》包含多条爱情故事线,每条线都清晰明了,观众总能找到共鸣的一环——特别是陈晨与晓晓那条跳出整体框架的“动漫式”恋爱线,在当时备受好评。相比之下,《云淡风轻的小卖铺》仅有三条情感或家庭线索,结果仅李四这条主线勉强完整——删去混乱的张志杰线,对整体毫无影响。

回到家乡完成年度千份保险销售任务,是赵明辉为观众编织的一场“鸡血梦”——正如李四要回家,所以外祖母便背着他归乡;李四渴望被爱,于是消失多年的青梅竹马和单恋对象相继出现,为他争风吃醋。赵明辉钟情于“打赌”“冲突”“豪饮”“两女争一男”“生离死别”“绝症死亡”等元素,他笔下的人物随即一一实现,剧情如同他的文字,跳跃而不连贯。没错,《云淡风轻的小卖铺》的台词大多源于同名原著。如果观众对影片中小孩模仿成人语气的台词感到尴尬,阅读原著也会有相同感受。回想《繁星点点》,我们是否也对那些不合逻辑、突兀的饮酒和斗殴情节感到厌烦?

在《繁星点点》中,金城武在精致的光影效果下,即使演绎疯狂表情也显得帅气、生动;而在《云淡风轻的小卖铺》里,柔和的光线却将彭昱畅塑造成了呆滞的平面模特。这不是演员的问题,而是失去了王家卫及其团队的指导后,新晋导演赵明辉在光影设计上的短板暴露无遗。

片中多数演员的表现堪称合格,包括彭昱畅、王珞丹乃至王大陆。然而,优秀演员置于拙劣剧本中,会产生奇特的化学反应,特别是资深演员艾丽娅:她越是投入,越是与整部影片的氛围格格不入。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观看《铁拳》的情景:剧情难以引人入胜,叶童在一群年轻但演技生涩的演员中,哭得撕心裂肺,这种对比显得尤为强烈。

每一部文化爆款都是时代的映射,正如《我的草原》为忙碌都市人构建了“诗与远方”的幻想,《繁星点点》是王家卫深入民间的一首现实与梦想交织的改革开放颂歌,有人精辟地指出“《周处斩三害》实则是一场盛大的自我放纵”。这些作品大致保持了或电影应有的艺术与制作标准,但《曾经的我们》与赵明辉的作品,或许让每一个平凡个体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。

越是贴近生活的题材,越是考验创作者的功力。《云淡风轻的小卖铺》或许能触动某些观众的心弦,令他们泪流满面,但在追求更深层次心灵慰藉的路上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柠檬电影 » 流行文化产品,映照大众生活的一面镜子

赞 (0) 打赏

相关推荐

    暂无内容!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